清明插柳,端午挂艾,在农村长大的人,估计对这两项节日习俗都不陌生。然而,近些年,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,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进城市,一些古老习俗似乎要渐渐隐去。
一
不能对农业贴“传统”标签。关于社会模式常有一些粗犷的划分,比如农业社会、工业社会、商业社会等。但是如果随意选取一个时间点就会发现,农业、工业、商业的元素在任何时代都是相互交织的,常常以不易察觉但又紧密相连的方式缠绕在一起。
节日里的花草经济就是一个典型例子。它背后不仅涉及花草培育、种植等农业行为,还有剪裁、搭配、包装等环节的工业行为,以及运输、零售乃至电商等现代商业行为。一句话:如今很多农产品不只代表传统农业,还代表着潮流、时尚和品质生活。
二
精深加工农产品,延伸产业链。在刚刚过去的母亲节和“5·20”,康乃馨、玫瑰、芍药等花卉销售火爆。某生活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5月12日,其线上App和线下门店的鲜花销售比平时增长近10倍,和去年母亲节同期相比增幅超过40%。鲜花作为易腐易损的农产品,何以如此畅销?
这离不开方方面面的进步。近年来,花卉市场物流配套和供应链不断完善,鲜花加固、防水棉、保鲜袋等精细化措施,让鲜花“离地不失鲜”。某快递数据显示,母亲节期间,每天有200余吨鲜花通过专机及冷链通道从昆明抵达北京、上海等城市,全国省会城市基本实现24小时内送达。农产品从产地到你手中,每一步工序都在不断完善,使其走得更远,卖得更好。
三
传统节日需要“新过法”。有人将花草经济称为“仪式感消费”,仪式感是什么?就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。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当中,一些年俗、节俗也要因时而变、因人而异。
消费和审美越来越多元化、个性化,也提醒我们,要不断赋予传统节日以新的时代内涵,并用合适的方式、积极的内容、高黏度的互动来释放。美也是一种生产力,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,也应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源源动力。
四
让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。最近,新疆阿勒泰火遍网络,也引发了一场蔓延全国多地的“发现之旅”,不少美不胜收的草地、花海被年轻人“种草”,打上了“某地阿勒泰分泰”的logo。
电视剧《我的阿勒泰》剧照
事实上,很多地区正主动打造“赏花经济”。比如今年4月北京平谷举办国际桃花节,“五一”假期哈尔滨推出“丁香周”,此外还有武汉的樱花、郑州的月季、广州的凤凰花、婺源的油菜花等,都成了地方名片。卖出去是农产品,长在地里是景点,思路可以多打开一点。
涉农热点事件及时发声
做有态度的涉农报道门户平台
欢迎锁定@央视三农 评论专栏
《及时语》